重生之权贵_分卷阅读_386
作者:
缸里有米 更新:2020-07-27 04:39 字数:3699
何京生和夏近东都心中一震,心道,果然是为了姓资姓社大论战的事情来的,自己的理论到底是不是中央肯定的,不知是福是祸,不由得一阵紧张都没有说话。
何京生咳嗽一声,清了清嗓子,道:“这篇文章是夏近东同志执笔,我最后润色了一下。”
丁光远拿下眼镜,拿出一块干净的棉布慢慢地擦着镜片,没有说话,办公室里静静地沉默着,墙上的挂钟的指针咔嚓咔嚓地转动着,声音比平时大了许多,阳光通过窗户斜射进来,尘埃在日光中微微跳动,这气氛压抑得让何夏二人感觉喘不过起来。
丁光远重新戴上眼镜,一脸郑重地道:“何书记,夏县长,同志们,说这话,可是要负责的哦!”
夏近东忽然想起夏小洛一脸顽劣地对他们说:“再加一把火呗。”心中似乎有了一点莫名其妙的信心,暗暗咬了一下牙,带着几分悲壮地道:“丁局长,我们很负责地说,我们所说的情况,完全是属实的!如果我们犯了什么错误,请组织给我们处分!”
第337章大转折(二)
丁光远也长出了一口气,似乎有放下心来的感觉,他笑了一下,道:“小同志不要激动么!谁说要给你们处分了!”
陈光书记也批评道:“怎么这么沉不住气啊?这个样子也能主政一方?”话虽然是批评,但是语气语气却是很欣喜的,让何夏二人不约而同地笑了一下。
丁光远冲曹致远和陈光道:“陈书记,你这话可不对啊,我们党内就需要这种沉不住的同志,要是都沉得住气,那么面对左派的嚣张进攻,我们的同志还有人站出来了么?”
陈光嘿嘿一笑,倒不否定。听了这句话,何夏二人心中狂喜,“左派的嚣张进攻”,这句话已经表露了中宣部的观点,中宣部是支持何夏二人的观点的。
丁光远厚厚的眼镜片那一双小眼睛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很欣赏地看了何夏二人一眼,又冲曹致远和陈光笑道:“想不到,这么年轻的干部能写出这么深刻的文章,老曹,是不是你指导他们的啊?”
曹致远微微一笑,抚摸了一下大背头,道:“怎么是我呢?他们是从实践中得出的结论,是从他们的实践出发的啊。我的那篇文章也是受他们改革实绩的启发啊!”
丁光远坐直了身躯,看着何京生和夏近东道:“何京生同志,夏近东同志,我现在郑重地通知你们,你们的文章,邓公看到了,对你们高度赞扬,指示中宣部理论局要根据首长南方巡视的讲话精神结合你们的改革实践,好好地整出几篇文章!狠刹党内左倾主义!”
“邓公”,“南巡”,“高度赞扬”这几个词组好像炸弹一样在何京生和夏近东的耳边炸响,让二人有了一种瞬间失聪的感觉。
何京生兴冲冲地道:“邓公南巡是真的?”
丁光远点了点头,道:“是真的。”
1992年1月至2月,邓公,这位华夏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在垂暮之年,凝聚起自己的全部气力,最后推了华夏一把,毅然南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邓公有生以来对华夏的突破与发展做出最大贡献的时刻。
党史专家龚育之说:“南方谈话被确定为《邓公文选》第三卷的终卷篇,是代表邓公理论走向成熟的集大成之作”,“是标志着新时期的历史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解放思想的宣言书”。
真正的邓公时代,是在南方谈话之后出现的。也就是说,邓公时代,已经超越了老人家的生命局限。在邓公已经去世多年的今天,我们仍然生活在南方谈话的延长线上。华夏经济在2008年将会攀登到世界第三的位置,也是南方谈话结出的硕果。
1992年1月初,中央办公厅给广东省委一份绝密电报,上面只有两行字:首长同志要到南方休息,请做好安全接待工作。
老人家多年来有个习惯,就是到上海休息。他到广东来不是休息的,也不只是看南方的建设成就。邓公来广东,肯定将有“一个大动作”!
邓公来深圳之前,曾立下了“不开会、不陪餐、不题词、不见记者、不照相、不报道”的规矩。
邓公以他多年积累的政治经验和洞若观火的目光,一语中的,击中了要害:“现在,有右的东西影响我们,也有‘左’的东西影响我们。根深蒂固的还是‘左’的东西。有些理论家、政治家,拿大帽子吓唬人的,不是右,而是‘左’。‘左’带有革命的色彩,好像越‘左’越革命。‘左’的东西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可怕呀!一个好好的东西,一下子被它搞掉了。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华夏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把改革开放说成是引进和发展资本主义,认为和平演变的主要危险来自经济领域,这些就是‘左’。”
那些几乎遮蔽了天空的姓社姓资的干扰,在邓公的政治势能面前,一下子委身于地。邓公说话直截了当:“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他说:“对办特区,从一开始就有不同意见,担心是不是搞资本主义。深圳的建设成就,明确回答了那些有这样那样担心的人,特区姓‘社’不姓‘资’。”“有的人认为,多一份外资就多一份资本主义,‘三资’企业多了,就是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就是发展了资本主义。这些人连常识都没有。”
邓公以铁腕般的魄力,迎头解决了纷纷扰扰的争论,为华夏确定了新的经济体制:市场经济。如果说,在此之前都是酝酿和热身的话,南方谈话可以说是画龙点睛,一锤定音。邓公说:“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而邓公的这个观点,和在11月份何夏二人在上海的《解放日报》发表的《论市场经济》虽然不是字字照应,但是两者的思想完全相同,高度契合!
邓公在上海看到何夏二人的这篇文章的时候,“咿”了一声道,很惊喜,简而言之,这些话都说到他心窝子里了。接着他让自己的秘书了解了何夏二人的履历,再得知这两个人还处于停职反省的状态的时候,他就让中宣部去“了解”一下。
终于,在夏小洛的不懈努力些,夏家的命运终于第一次和华夏国家的命运产生了巨大的交叉和碰撞!
那扇他曾经在前世仰望过的权贵之门,也轰然打开!
其实,在邓公视察南方途中,他的谈话就已经通过口耳相传,震动了社会各界。人们辗转相传,奔走相告,并且按照自己的理解加以放大。邓公走了一路,口耳相传也跟了一路。何夏二人也听闻了这件事,只不过,一直是在民间传诵,没有得到官方的认可,他们现在才知道,这一切都是真的!
丁光远这次来的目的很明显,就是让何京生和夏近东不要怕,再写出几篇文章,加一把火,并让他们参加中央党校的“反左”专家组研讨会,一起写文章。他还神神秘秘地道:“中宣部之所以不这么早的发声,就是让左派的力量充分的暴露!”
丁光远先行一步,先回京城,嘱咐曹致远和何夏二人三天之内到会!
四人亲自将丁光远送到高速路入口,这才返回,在陈光的办公室里,曹致远狠狠地拍了一下何京生和夏近东的肩膀道:“老弟们!我们赢了!”
陈光笑着看着何夏二人,道:“现在我代表市委组织部宣布,你们两个现在官复原职!当然明天上常委会讨论,不过,现在大家都看在眼里了!我想,也就是走了个过场!”
何京生和曹致远一起哈哈大笑,曹致远兴奋地道:“现在邓公一锤定音,而且深入地了解了何京生和夏近东同志的观点,高度赞扬,恐怕已经不是官复原职的问题了!那恐怕要另有任用啊!我先恭喜你们俩了!”
曹致远想起夏小洛怂恿自己赶紧加入改革派阵营的时候,自己犹豫了好久才发声,现在想想,真是郁闷啊,错失良机。自己固然是改革派的中坚力量之一,但是如果是自己早点发言,恐怕自己就是头功了。
现在何夏二人却比自己早一个月发言,遗憾啊!后悔得肠子都青了,夏小洛这个小屁孩,妈的,还真挺邪门!以后还是要多征求这臭小子的意见啊!
陈光比他还后悔呢!自己本来是改革派的先驱,但是面对89年91年的左倾、保守的逆流,自己却退缩了,如果要奋起发声,自己说不定还能升一格,心中看来,恐怕是没戏了啊!
听了曹致远的话,何京生哈哈一笑。夏近东呆呆地坐在那里,却流出了两行清泪,曹致远三人却没有一点嘲笑的感觉,反而心中恻恻然!不在那个位置不会明白其中的痛苦和焦灼啊!
那是架在火上烤啊!
全国的大理论家都一边倒的说你是错误的时候,你还敢傲然而立,像个爷们一样像偏执狂一样地坚持自己的观点么?
更何况还有长达帮个月的纪委的审问!
何京生军人出身,在里面都差点精神错乱,一个壮汉,活生生地从170斤还剩下120斤,成了一根麻杆!
这厮倒是豪放,说自己权当减肥!
可是对于文弱书生一般的夏近东来说,这又是何等的煎熬!
不过,夏近东的眼泪,那是喜悦的泪水,是苦尽甘来的泪水!
曹致远拍了拍他的肩膀,道:“兄弟,哭吧,不丢人!”
3月底,包括曹致远、夏近东、何京生三人在内的,由60多个官员和学者齐聚中央党校,热气腾腾议论反“左”大计。华夏新闻社报道这次会议说:“品味邓公南巡讲话,议论中国改革大计,倾吐多年肺腑之言。反‘左’呼声四起,热烈掌声不断。”
深孚众望的老作家也站出来反“左”。冰心说:“妇女、男的、少的、老的作家们,都鼓起气来了,冲出‘左’的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