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查问情况
作者:
垂钓 更新:2021-09-18 08:51 字数:2117
现在上岛上撬生蚝的人越来越多,每一次往返周安都要拉三船人。因为没有多少种地的事了,大家都上岛去,撬生蚝也算是另一种收入。
也不是周安小心眼儿,反正每一次来接这些人的时候,周安都会用自己的神功感知略微扫一下每一个人。以前都没有发现东西,这次才发现了这人拿了两只鲍鱼。
把最后一船人拉上岸之后,周安就跟着舒五婶来到了这位田三婶的家。
一到田三婶的家,周安就皱了一下眉,虽说自己是一个单身汉,自己不太爱收拾。但是自己那屋却比田三婶这里要好得多。
田三婶的房子低矮,而且不大。虽说还是在阳光的照射之下,但总觉得她这屋里感觉潮湿,阴冷!
可能是听到有人打开院门的声音,从里屋传来一个弱弱的声音说道:
“是菊花他娘回来了吗?”
田三婶连忙应道:
“是我娘,你放心,我回来了!”
舒五婶在一边轻轻的问一下田三婶:
“胡大娘病了吗?”
田三婶轻轻点点头说道:
“是,都好些日子了,前一阵子种地找了一点钱,我就把她送到镇上医院去看了一下,医生是要住院治疗。我也没时间在那里照顾他,只能带回来在家里吃药!”
突然感觉自己对这一家人一点印象都没有,可能从小就对村子这一边,这一排的几家人不是很深的印象!
舒五婶回头对周安介绍说道:
“周安,田三婶家的情况确实是我们村可能是算得上最难的那种家庭,嗯,你胡三叔死的早,也是因为出海打鱼出了一次意外。留下两个孩子,大的女儿叫胡菊花小的儿子叫胡勇,菊花好像现在读高中了吧!胡勇是读初中还是高中啊?”
舒五婶一边跟周安说道,也一边在问田三婶。
“初三!这次刚刚进入初三,菊花读高二,菊花说她不想读了,她回来帮我种地!我让她把高中读完吧,看看她能不能考上大学再说。”
舒五婶回头又说道:
“哦对!看看我这记性,你们胡勇和我们家舒东方一个年级的,他们都读初三!”
“周安,你田三婶不只是要拖着两个孩子,上面还有两个老人前年才送走了一个老人!现在就还有胡奶奶一个人了!人老了可能身体就不是很好!”
周安明白舒五婶说这些的意义,就是想告诉自己田三婶做那些事儿,真的不是故意的!
周安还是没有说话,田三婶一边把满院跑的鸡用竹篱笆拦起来,顺手拿起扫帚,把院子通往屋子的路上的鸡屎扫了一下。然后才叫周安和舒五婶进来。
进到屋门口的时候,田三婶却又不让他们进屋了,让他们站好了,自己进去,抬了两个凳子出来让他们坐在院子里。
周安听到田三婶进去看了一下躺在床上的胡奶奶。
“菊花他娘,是谁来了呀?”
“娘是舒老五家的。他家东方和我们胡勇不是在一个年级吗?她过来在跟我说孩子读书的事!”
“哦。叫他们家东方看着点,我们小勇我们家小勇,有些闷头闷脑的!怕他在学校惹祸!”
“知道了,娘,你不用操那么多心。我会处理的!”
转身田三婶又出来。蹲在门口,轻声对坐在门边的周安说一声:
“对不起,周安,你看到的我们家就是这个样子!我今天真不是故意要拿那两个鲍鱼!我娘病了,他一直说胃口不开,有点想当年我男人搞回来给他清蒸的两只鲍鱼的味道,我就想着那里那么多鲍鱼,我偷偷拿了两只!就想给她吃一下,对不起!”
“我这一辈子也从来没有这样去拿过别人的东西!所以今天我真的是……唉!对不起!”
田三婶一再的道歉,周安倒是觉得不好意思了!看到这个家的情况,周安也知道这家里现在有多难!
周安也叹口气说道:
“田三婶,以后你有什么事你就直接说。我跟你说,我能帮得上的一定帮你!”
“放心吧,明天你还是继续去撬吧,我也当这个事没发生,但是你去撬生蚝去了,胡奶奶在家没人照顾又怎么好?”
“医生开了药的,我每天都给她准备好中午那一餐的,放在床前了,她要是想吃就可以自己起来吃的。”
周安皱了皱眉道:
“三婶,还是另外想个办法吧。这样,你先把奶奶要吃的药写一个下来放着,中午的时候,我们来看看。”
“那怎么好?”
“有什么不好的?不是还有付大婶在家没出海去?到时我和付大婶一起来看看。我也是不知道你们家以前的情况是这样的。要是早知道就好了。放心,以后有我。有什么困难你跟我说。不管是出钱也好,还是出力也好。我们都可以帮着点。”
“呜....谢谢你!谢谢你周安!”
“不,不用谢谢,你是真的不知道村里还有这样的家庭,放心,回头我就让赵菲准备一下,我们要把所有的家庭的情况摸一个底,我说了要让全村的人跟着发财,自是不会落后任何一家人的。”
“谢谢!”
“孩子读书的成绩还好吧?”
周安又问道:
田三婶苦笑一下道:
“你说这人,命不好吧,倒是俩个孩子读书的成绩一直是班上的前几名的,所以我就是再难也舍不得放下他们,还是想让他们努力去读书。”
“明年小勇就要考高中,而后年菊花就要考大学了,我也不知道她们俩最后会考得怎么样,所以,我才趁着你给我们全村带来的这个好机会,好好的赚点钱来,让他们以后读大学。菊花不想读,是看着我难,但我不想让女儿以后走我这路了!”
“所以,怎么也要让她读下去。”
周安点点头说道:
“这是应该的,让他们好好读下去。读到哪里,我都供下去,以后,我们村子里的孩子读书,老人看病,我们都想办法来供起来,只要孩子读得走的,我们就一直供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