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7章 明复
作者:
战国萧烟 更新:2021-11-14 04:27 字数:3173
但任何事都是一体两面,有好,便有坏。
正是因为他们的这种贪心,或者说是节俭、维护大宋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物资之心,让金军有了可乘之机。
在通运大营的将士忙着全力搬运物资之时,金军侦查清楚了海子村大营里的真正变故,以骑兵迅速攻占宋军大营,以至于来自通运大营的将士连放火烧毁大营的时间都没有,只能匆匆离去。
明复部下,或者说是明复本人的贪心,马上就让他知道了不该贪心时贪心的后果,因为秘谍侦查得知,金军不日将要以海子村大营和燕京城为根基,聚兵两路齐攻通运大营!
此时,是退是守的问题便摆在明复面前,大帅不在,三万多人等待他的命令。
让金军得了一座完整的海子村大营,占去了数不清的物资,便已经是错误,若再放弃通运大营,明复将再无面目去见杨丛义。
明复的选择只有一个,便是坚守大营,等待杨丛义回到前线,挽回败局!
做出决定之后,明复马上聚将,宣布坚守大营,等待援军的命令。
与此同时,派遣一名将校带着他的书信直奔北边七十多里外的潮白河大营,说明刺猬河、海子村大营失守之事,并约定无论如何,两军共守通运和潮白河大营,绝不撤退,因为北伐是成是败全在他们!
一天后,派出去的将校带回了潮白河大营回复的一封书信,表示遵从北伐大元帅之命,相互协防互助,攻破敌军!
十一月十二日夜,明复得知金军聚兵五万,即将对通运大营展开进攻,当夜便派遣信使将消息送往潮白河大营,请对方利用有利时机救援通运大营,或是出兵在一旁策应,吸引金军火力,减轻通运大营的压力。
十四日上午,从燕京城和海子村大营方向出动的两路金军在通运大营西边二十里外会合,而后齐头并进,直奔宋军大营而去。
半个时辰之后,金军前军抵达宋军通运大营西边的河流旁,一条十几丈宽的河流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此地离宋军大营不足一里,距离宋军非常近,抬眼远望,就连河对岸的宋军士兵都能看的清。
原本宋军架设在这条河流之上的舟桥已经拆毁,整条河流上下二十里内的所有通行桥梁全都不见了,一部分是金军当初收缩防御圈时自己拆毁,一部分是宋军这几天刚刚拆毁。
宋军大营,近在咫尺,要想渡过这条十几丈宽,但水深并不是很深的河流,却也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此地是金军的地盘,他们当然知道眼前的河流这个季节水流不深,只及腰而已,不需要桥也能趟过去,但此时是冬天,已经很冷,不说滴水成冰,其实也差不多了,让将士趟水过河,那就是让他们送命。
金军在燕京地区的兵力是有限的,任何兵力的损失,都将降低他们对燕京城的防御能力,所以战争来临时,他们宁愿丢弃城外的城池,也不愿意跟宋军力拼,损伤自己的兵力。
如今宋金两军被河流隔断,一攻一防,形势虽然转变,金军还是不愿让自己的兵力受到不必要的损伤,于是在河流上修建舟桥便成了他们进攻宋军大营的第一要务。
而河对岸的三万宋军并不是吃白饭的,明知金军要修建舟桥过河冲营,他们自然不会无动于衷。
于是自十一月十四日午时起,宋金双方将士便在河流两岸隔河以强弓硬弩对射,宋军要阻止金军修建舟桥,金军要抵抗宋军,掩护己方造桥,隔河争斗,十分激烈。
从白天到深夜,只要见到金军士兵下水,宋军必定从厚厚的盾牌后面以强弩硬弓射击,与此同时,金军也会以漫天箭雨覆盖河对岸的宋军阵地,以掩护下水士兵。
这样的攻击与掩护在宋军大营旁的河流上下二十里随时随地上演,当然也有少量金兵耐得住寒冷,淌水过河,奇袭宋军河岸阵地,但过河的人数毕竟有限,加上淌水之后行动能力大打折扣,并没能给宋军造成多少威胁,反而丧了性命。
几天下来,双方隔河攻防,都各有损伤,而金军想要修建的舟桥在宋军阻止下,始终没能修造好。
金军原本想的就是速战速决,拖下去于燕京不利,未免夜长梦多,这支金军部队的统帅决定派遣一直骑兵向南绕路而行,过河袭扰,为大军造桥争取机会。
因为经过几天探查,金军发现南边三十里外尚有一座桥梁连通东西两岸,并且附近只有数千宋军驻守,完全可以一举将其攻占。
十一月十八日清晨,一支五千人的骑兵部队从金军营地离营,向西奔行数里之后,避开河对岸宋军视线,而后迅速向转向,向南边那座桥梁所在的方位疾驰而去。
同一时间,宋营与金营之间的河流两岸继续展开攻防战,双方似乎毫不吝啬羽箭,一轮又一轮的对射过后,两岸空地上插满了羽箭,密密麻麻,犹如生长茂密野草。
就在宋金两军箭阵隔河对射、金军骑兵部队匆匆南下之时,在固安县城东北方向一百二十多里外的马头村南边十里,正有一支数千人的骑兵部队静静等待在这里。
这支骑兵部队装备精良,衣甲鲜亮,正是大宋精武禁军。
为首者是一名三十多岁的将领,他手握单筒望眼镜,正在望向北方,望远镜中尽是一望无际、空阔的荒野,没有人,也没有能动的活物,似乎什么都没有。
但片刻之后,一个模糊的人影便出现在他的单筒望远镜中,脸上神情不由得一动。
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人影越来越清晰,只见一人穿着一般百姓的服饰,骑在马背上向这边疾驰。
终于将来者的面目看清之后,精武禁军将领将望远镜收起。
不多时,先前望远镜中的一骑人马踏着枯草烟尘疾驰而来,在骑兵军阵将领前,翻身下马。
“统领大人,敌军正往马头村方向赶来。以敌军速度来看,两刻钟后就能到达马头村!”斥候禀道。
“预计有多少人?”对于敌军到来,精武禁军统领并不惊讶,但对方有多少人来,此刻是他最想关心的问题。
斥候马上答道:“从敌军规模来看,应当在五千人左右,不会超过六千人,也不会少于四千人。”
虽然斥候给出的敌军人数并不十分准确,但有这些信息足够了,是五千人,还是六千人,或是四千人,对精武禁军来说并无多少区别,只要不超过一万人,他就有信心可以击败马背上的金军。
“好。去通知马头村守军,让他们不要过早撤离,要等敌军出现之后,他们看到敌军,敌军也能看到他们,才能撤到河对岸去!若撤离太早,令敌军起了疑心,使伏击敌军失败,大帅会亲自治他的罪。”精武禁军统领随即吩咐道。
“得令!”一斥候装扮的传令兵接令,策马离队而去。
“报固安,就说敌军已经出动,即将进入我们的埋伏圈中。”精武禁军统领再下一令。
“得令!”另有一传令兵接令,飞马离队,朝南方奔去。
“全军准备,两刻钟后出发!”
统领一声令下,全军两千将士随即开始检查马背上的随身装备是否齐备,是否有丢失,检查他们最好的伙伴战马,看它们身上的马鞍、马蹄铁是否都在最合适的位置,最重要的是它们身上的披甲是否能完全遮住皮肉,能否在战斗中保护它们的身体。
精武禁军是大宋的重甲骑兵,之所以用重甲,倒不是作战真的需要,初时只是为了保护战马,避免有限的战马受损,后来则是为了突出精武禁军的独特与不同。
朝廷,或者说是赵昚,在这支精武禁军身上花了很多钱,才有如今这支全军人马俱披重甲的大宋唯一的重骑兵。
这支骑兵如此珍贵,赵昚一般舍不得动用,前几年北伐河东、关中之时,精武禁军便没有出动。
这次若不是赵昚要御驾亲征,精武禁军依然不会出动,结果赵昚离京,这支禁军方才跟着护驾随行。
从未出过的手神秘禁卫军,这次随杨丛义北上,终于有了大展身手的机会,打一场漂亮的胜仗,其他各军才会承认他们的实力,而不是称他们为绣花枕头。
两刻钟休整时间,转眼便过去。
精武禁军统领在亲卫协助下,翻身上马,将手中长枪舞动几圈之后,口中下令:“全军上马,准备出击!”
传令兵策马而去,迅速将军令传至全军。
不多时,全军将士尽皆披甲上马,做好出征准备。
“统领大人,全军将士准备完毕,随时可以出发!”
得此禀报,统领当即一扬手中长枪,高声道:“全军出击!目标马头村!”
一令即出,统领在左右亲卫护卫下,当先策马而出。
令出随行,全军将士按既定队列依次跟上,五人一排,排成了整齐的骑兵军阵,马踏荒草,扬起断草飞尘,向北边十里外的马头村疾驰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