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作者:宁溪南      更新:2021-11-17 05:19      字数:2273
  刘照瑞和大嫂坐了一会儿。
  刘桂新的情绪也缓和了过来,和大哥聊了一会儿。大嫂坐在一边不太吱声,一看就是有点儿不高兴的样子。
  刘照瑞这会儿已经有四个子女,一儿三女,最小的都上小学了,大的初中。大的是小子。
  同喜,喜梅,梅悦,悦丽。
  “行了,以后时间还长,就不说了,小妹你休息吧,我们回了。钱不用愁,我想想办法。”
  张清之扶了刘照瑞一把:“不用,我回去想办法。这就挺麻烦了。”
  刘照瑞比张清之还要大十几岁,已经四十多了,再加上枪伤,显得有点儿老。在张清之手上拍了拍:“吉人天相,往好的地方想。”
  张清之跟着刘照瑞两口子去家里认了门儿,从中山广场这里顺着北四马路一直往西走五六百米,楼房。
  也没在大哥家坐,张清之又走回医院。
  “大夫,我家属这病,治的话得多少钱?有没有希望?”
  主治大夫也是个老医生,头发已经花白了,给张清之倒了缸水,说:“治就有希望,不治就没希望,这事也没有人敢打包票。你们年纪还小,身体基础好,还是要治。
  这病啊,现在麻烦在串了,肝和肺子怕是都得动,不是一两次手术能完成啊。药也只能用进口的,咱们国家在药这块还落后。
  我估摸着,得五六万块钱,差不多了。”
  张清之直接就傻了,直愣着眼晴看着大夫。五六万块钱,在这个家庭年收入按百来算的年代,是什么概念?
  张清之一个月二十四块六毛五的收入,不吃不喝也要攒近两百年。
  老大夫笑呵呵的拍了拍张清之的肩膀:“吓着啦?我告诉你,这也就是在我们国家,也只有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制度,才能让老百姓有病治病。
  五六万块钱治癌症,你以后就会知道,这是一个奇迹,在任何一个资本主义国家都是不可能的。要感谢党。”
  张清之苦笑了一下:“我连五百都没有。”
  老大夫笑起来:“你呀,是个实诚小伙,是党员不?”
  张清之点点头:“是,我66年在部队上入的党。”
  老大夫夸张的瞪起眼睛:“哎哟,老资格了啊,不比我短多少。小同志,有问题不怕,你身后有党,有国家,组织上难道会见死不救吗?”
  张清之眨了眨眼睛,有点儿不太明白。
  老大夫找出刘桂新的病历,在上面写了几笔,然后找出信纸写了封信,盖上了私章,把病历和信夹在一起递给张清之:“去办公室,说我说的让他们给盖个公章,然后你拿着这些回去找单位,去找组织。”
  张清之说:“行,我明天就回。”
  老大夫又笑了,重重的在张清之肩上拍了一下:“这小子,可是真实诚。你明天回去干什么?别着急,把这些收好,咱们先治。你现在知道要多少钱吗?借不够怎么办?”
  事实上张清之这会儿已经借了不少钱了,同班组的工友给凑了五百多,车间给支了五百,要不然连住院的钱都没有。
  虽说在本钢总院什么都是半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人还要吃饭呢。
  来沈阳之前,街坊邻居张清之又借了一圈儿,加上原来剩下的,凑了八百块钱,医院这边交了五百。
  在医大住院,一天的床费加上两个人吃饭差不多要五块钱,一个月就是一百五,他半年的工资就没了。这都不算医药费用还有手术费用。
  不管在什么时候,治病都是一笔巨大的负担。
  这会儿治疗还没开始,两个人已经欠下了一千四百多的债务。不吃不喝要还四年多。
  好在找到了大哥刘照瑞,有了煮饭休息的地方,可以节省一笔钱下来。
  就这样,刘桂新住在医院里进行保守治疗,调理身体,张清之每天奔波在刘照瑞家和医院之间。
  医科大是没有陪床的,家属也不准睡到病床上,每张床配有一个小板凳,真的是小板凳,五十公分高,平时可以收到床下。
  张清之每天晚上就坐在小板凳上,把头趴在刘桂新脚下睡一会儿,还要小心被护士看到。基本上天天挨训。
  十二月,刘桂新接受了在医科大的第一次手术,清理病灶,摘除了子宫。
  术后恢复了一段时间用来调养身体,三月份,进行了第二次手术,清理病变的肝部,把病变区完全切除,一下子少了三份之一的肝脏。
  肝部的切除手术严重影响了刘桂新的进食。
  好像嗅觉味觉都受到了干扰,本来从不挑食糊弄着什么都能对付吃饱的人,一下子变得挑剔起来。
  恶心,呕吐,厌恶某种东西或者味道,再加上手术对身体的伤害,刘桂新一下子变得难伺候起来,开始经常发脾气。
  张清之总是陪着笑,尽力的满足着刘桂新正常的不正常的,合理的不合理的要求,哄着她,骂也不还嘴,吵也不吱声,每天就是尽着自己的责任。
  “我想吃点儿鱼。用酱油炖出来那种,不要带汤,炖干。”
  “行,明天给你弄。今天先凑和凑和,再吃几口,吃饱了才能把身子养好。”
  “我想看看孩子。”
  “行,你好好吃饭,我回去接,孩子,咱妈都接来。”
  第二次手术的时候,张清之把老三送回了南坟,寄放在黄大姐家里。实在是照顾不过来了。
  张景义那边已经放着两个了,老三还是个奶娃,送农村实在是不方便。
  等刘桂新皱着眉头吃完饭躺下,张清之把刘桂新剩下的饭菜倒在一起划拉进肚子,就算吃了一顿。
  刘桂新睡了,他就坐在凳子上发呆。
  下午,扶着刘桂新去了趟厕所,帮邻床病友打了热水,三点多收拾好饭盒出了医院顶着北风烟雪去了副食商店,买了几条鲅鱼。
  辽东这边主要吃海产,商店里卖的也都是鳕鱼鲅鱼鲭鱼带鱼黄花鱼王鱼这些,还有海蜇皮。
  海带海菠菜这会儿都算是蔬菜,由其是海带,是辽东老百姓这会儿相当主要的生活物资了。地位等同于土豆。
  不过,鱼肉蛋这些,即使是在这个物价低的令人不敢置信的年代,也是属于奢侈物资行列,偶尔买一点回去借个味儿,打对一下孩子。
  没有谁家能天天买来吃,也吃不起。干部也不行。
  这是一个阶层被无限平等的年代,大家都穷。
  买了鱼,买了点儿老姜,张清之拎着来到刘照瑞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