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与平叛有关
作者:七帅      更新:2022-01-12 02:28      字数:3127
  熙瑶正要接着说话,却见到允熥突然脸色大变,也维持不住身体的稳定,向后就倒在了罗汉床上。
  熙瑶马上就变了脸色,先是大喊道:“太医!快叫太医!”然后对允熥说道:“夫君,你怎么了夫君?”她伸出双手似乎是要扶起允熥,但是手伸到一半的时候却又停住了。
  一旁的敏儿与思齐也愣住了,就连坐在自己小床上的文垣似乎也感受到了气氛不同寻常,停止了吃手。
  在场的宫女与宦官也都呆住了,愣了一下之后才有人飞也似的跑出去去太医院叫太医过来。
  不过允熥这时说道:“不必,不要去叫太医,朕没有事情。”然后他挣扎着坐了起来。
  要跑出去叫太医的宫女楞在了门口,看着允熥与熙瑶,不知道接下来要怎么办。
  熙瑶一边给她打眼色让她继续去找太医,一扶住允熥说道:“夫君,你刚才可是吓坏我了,还是让太医看一看。”
  允熥说道:“不,不必,我没事。”
  允熥其实真的没什么事,只是他刚才想到了一件事情,因为这件事情对他来说太过于惊骇,所以一时之间没有维持住身体的平衡不小心倒在了罗汉床上,而不是他身体出了什么事情。
  不过熙瑶可不知道这些,她很紧张的坚持要让太医过来把把脉,甚至摸摸骨,确定允熥的身体没有什么问题。
  允熥无奈,最后也只能同意让太医检查一下他的身体。
  检查的结果当然是没有问题,虽然熙瑶不放心让太医又检查了一遍,不过最后还是没有问题,熙瑶这才放下心来。
  不过这个时候不管是允熥还是熙瑶都没有闲聊的心情了,他们安抚着几个孩子回自己的寝殿睡觉,然后他们两个也休息了。
  允熥躺在床上,心中暗想:‘若是我心中所想到的这件事情真的发生了,那怎么办?前世的时候燕王靖难可是成功了,那个人也活了下来;但是这一世我当然不能就这样让朱棣成功,那么万一那个人死了怎么办?’
  允熥因为想到的这件事情半宿没有睡着,直到后半夜才想着:‘既然历史能够改变,那么这个地方大概与我前世的历史不是一个地方,这个时空那个人死了,也应该不会有什么影响。’允熥最后这样半自欺欺人的想到。
  不过不管允熥是不是在自欺欺人,他总算是能够睡着了。
  第二天允熥起来的时候已经完全放下了这件事情,抱着破罐子破摔的年头把这件事情暂时完全放到了一边,开始重新布置平叛的事情。
  因为朱棣可能造反的关系,允熥之前布置的平叛方案已经不能用了,允熥也已经派人六百里加急向曹震报信通知他这件事情。
  对于曹震接下来在允熥到之前怎么打的问题,允熥一方面想着在朱棣正式造反之前要是能平定山東的成逆就好了,但是又怕曹震与成逆打得正欢的时候朱棣突然杀出来与成逆配合导致曹震大败。
  所以允熥决定让曹震自己决定是稳妥为先还是急切的攻打成逆,允熥对于曹震的能力和忠诚都还比较相信。
  其他的。允熥经过反复思考,下令拟旨:‘齐王朱贤烶为前军都督,景川侯曹震为前军副都督。’
  ‘以凉国公蓝珍为先锋,高平王朱济烨为副先锋。’
  ‘命长兴侯耿炳文为左军都督,带兵三万且暂领周王三卫等河難之兵,前往河難防止成逆之军入河難。’
  ‘以魏国公徐晖祖为中军都督,以舳舻伯朱寿为右军都督,以普定侯陈恒为后军都督,统兵北上。’
  ‘……’
  ‘以曹国公李景隆为总军需官,留守宿迁督办大军粮草。’
  允熥又以会宁候张温为大军副帅,辅佐身为总帅的自己。
  郑国公常升与中军都督府左都督薛宁、武定侯郭英等人留守京城。
  允熥这一次为了对付朱棣可是调动了大明现存的几乎所有名将,五军都督都是朱元璋时期就封了世爵的大将,其中朱寿看起来是爵位最低,但是他其实原本也是个侯爵,只不过因为给女儿裹小脚被允熥发现降了爵。
  允熥的旨意下发了以后,其它的任命倒是没有被人们过多的解读,只是李景隆的位子人们大为惊异。包括李景隆自己在内,都认为他应该被任命一个打仗的武职,而不是一个管着后勤的位置。
  虽然管理后勤也非常重要,但是因为朱元璋在世的时候曾经夸赞过李景隆的缘故,所以大家都认为李景隆还是能打仗的。
  允熥其实为了安排李景隆也是伤透了脑筋。李景隆到现在为止表现的不错,允熥要是贸然说李景隆打仗不行,恐怕会被认为是别有用心,是要打压李家;但是问题是李景隆确实不太适合指挥打仗。
  最后允熥根据他能够把五十万大军正常带到北平城附近认为李景隆还是有些组织能力的,所以把军需的位置给了他。李景隆的几个儿子都在京城,而京城是允熥最信任的几个人在把守,所以允熥不担心李景隆叛变。
  不过不管众位官员的心里想法是什么,允熥既然已经下了旨意,并且也没有太过不合理的地方,官员们也只能接受。得到任命的武将都开始准备自己出征需要的东西,其中尤其以一个同血型的亲卫最为重要。这几乎相当于半条命。
  允熥本人也是一样。他既然要亲自去带兵打仗,虽然不可能像百户、千户什么的亲自领兵冲锋,但是一直待在大帐一边显然不太好。那么既然有可能出大帐,就有可能被流矢所射中,就有可能失血过多而死。所以允熥预备几个同血型的人也是必要的。
  不过,也就导致了此时正坐在处理奏折的大殿之内的允熥,看着面前来告诉他已经挑选好了与他血型相同的八个宦官的熙瑶的亲信太监,苦笑起来:他不觉得带着这么多人有什么必要。
  但是他也不好推脱,这毕竟是熙瑶对他的关心,所以允熥只能点点头把这个太监打发下去了。
  然后允熥继续处理奏折。不过允熥虽然在处置奏折,但是大部分心思其实还在平叛之上,对于奏折因为之前都已经被四辅官写上了处理意见,所以允熥基本上就是大概略一遍然后把四辅官的处理意见抄一遍拉倒。
  正当允熥在不太认真的抄写着草拟意见的时候,一个中书舍人走过来对允熥说道:“陛下,广東过来的折子,是花英将军上奏的。”
  ‘花英?那不是我任命的未来三佛齐国的左相嘛!他上折子?是关于出征的事情吗?’允熥一边想着,一边接过奏折,打开来看起来。
  允熥所料不错,确实是关于出征的折子。齐王三卫的事情早已经通过邸报传到了广東,虽然在上折子的时候花英还不知道谢成造反的事情,不过他还是出于谨慎上了这个奏折询问是不是如期出征。
  允熥丝毫没有犹豫,批上了:准许出征,这几个字。一共才三个卫的陆师,对中原的战局起不到什么影响,而对海外的开拓是不能放松的。
  允熥把这封奏折放到一旁,又想起来廣西苍梧县知县举荐的那个合自己心意的名叫张碳的人了,他也应该快到京城了。另外,马上就要到十月份了,由方鸣谦率领的北上探索的船队应该也已经快回来了。
  ‘哎!这些只能推迟一段时间了。’允熥在心中哀叹了一下。
  但是允熥在想要继续批阅奏折的时候,忽然灵光一闪,想起了一个之前被忽略掉的作战方案。
  允熥马上推开桌子上的奏折,对张温说道:“张爱卿,朕忽然想到一件事,与爱卿商议一下。”
  张温站起来走到允熥旁边,等候他的吩咐。
  允熥左右看了看,带着张温来到侧殿。
  到了侧殿,允熥直接说道:“张爱卿,朕刚才想到了一个尽快平定成逆的办法,张爱卿听一听是不是可行。”然后,允熥就说了起来。
  允熥要说的办法,就是从海路运送军队到登州,然后直接进攻成逆的老巢之一的青州。
  这个方法听起来非常简单,但是在古代几乎没有先例,就连造船技术空前强大的大明之前在朱元璋在位时期都没有从海路运送过军队,只是运送各种物资。
  但是允熥刚才在看过了花英的奏折以后忽然想起来:既然可以从海路出兵进攻海外的国家,那么为何不能从海路运兵到登州呢?说起来,运兵到登州的难度还小一些。并且还不是登陆作战,只是运兵而已。
  张温听了允熥的方法,竟然也愣了一下,然后赞到:“陛下此策甚好,臣完全想不到。”
  允熥不知道张温这是惯例的对皇帝的称赞还是真心实意的称赞,追问道:“张爱卿觉得是否可行?”
  张温说道:“当然可行,既然能从京城运送钱粮到辽东,那么运送卫所兵到山東自然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