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之女配重生当学神 第147节
作者:海船果心      更新:2022-05-03 23:37      字数:5350
  ————
  时间一晃而过,四五年过去,井熙虽身处其中,却也非常真切的感受到了时代的变化。
  因为光纤在国内的大范围普及以及芯片行业的蒸蒸日上,大哥大出现的时候,体积就比她上辈子明显小了一圈,信号也更好,倒有些像之后风靡世界的板砖机——不过都是地地道道的国产货。
  江流县也一年一个样子,从原来出了名的贫困县,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县,路面更宽了,水泥路能覆盖的区域也更远了,原本要靠着骡车走几天的山沟沟也通了车,不但能把乡里的货卖出来,还开了不少农家乐。
  因为井熙的警告,安岚和徐真真带着企业很顺利的躲过了房地产业早期最大的一场泡沫,成为极少数活下来的赢家。
  dawn地产原本不温不火,重点沉淀在二三线城市,耕耘那些头部大企业看不上的地块,可是随着大浪淘沙,别人半死不活退出市场,dawn却逆势而上,渐渐成了气候,不知不觉,徐真真和安岚竟然也成了全国知名的女企业家。
  因为有人觊觎肉联厂的利润,厂子干脆改制,井熙投了一大笔钱,帮姐姐继续坐稳了董事长的位置,还成立了希原集团,在站稳肉制品加工这个领域以外,公司也渐渐向其他领域扩张,新建了不少分厂,如今很多小店里卖的零食,倒有半数都是希原旗下的食品厂生产的。
  这些年,井熙依然一路开挂,实验室出了不少成果,她也众多荣誉加身,成为了国内光电领域举足轻重的专家。
  只可惜,惯性约束这一块依然一刻不停的烧着钱,暂时没看到出成果的希望。
  这天,井熙正在做一组关于氘氚靶丸的实验,王聪忽然慌慌张张的跑进来,气喘吁吁道:“刚,刚才接到电话,说是你被提名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了!”
  井熙的手微微顿了一顿,又继续做她的实验去了。
  等到实验做完,王聪才表情夸张的问:“你怎么一点都不激动的?”
  井熙眨眨眼:“只是提名而已,而且传闻也不一定准,对了,我拿奖的赔率开出来了没?”
  王聪:“不算低,但这可是诺贝尔提名!”
  “那今年应该是没什么希望了。”井熙耸耸肩,继续忙自己的去了。
  首先,获得诺贝尔提名并没有那么困难,每年9月到次年1月底,推荐人——一般是往年的诺贝尔奖得主,诺贝尔奖评委会委员,或者特别指定的大学教授以及特邀教授,还有某些组织——向诺贝尔奖评委会推荐候选人。
  因为有资格的推荐人众多,所以初期的大名单往往能高达一两千人,而且这个名单并不向外公布,除非是某位推荐人自己说出来的,外界才能捕获一点音讯。
  但有趣的是,虽然这份名单不会公布,每年的□□机构倒是能打听到不少风声,即便不一定赔率低的人就一定得奖,但是每年的得奖名单,也基本不会出于他们的赔率榜。
  这也让□□公司放出的候选人名单,有了相当大的可信度。
  而且,赔率越低的人获奖机会越大,这也是关注这个奖项的人的常识——当然,低赔率但是每年陪跑的倒霉蛋也不是没有,比如文学奖的某位先生。
  获得提名,这确实是一个不错的消息,但是要说意外,井熙也实在没有太多意外。
  毕竟无论是led还是光纤,都是诺贝尔的大热门,没有提名才让人奇怪。
  但是,让她二十多岁就拿到奖?井熙也不报这个指望。
  最年轻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是发现了关于x射线衍射的布拉格定律的劳伦斯·布拉格,但这个奖是他和自己的父亲一起拿的,虽然不能否认他在其中的天才贡献,但这次得奖,总归与他那个现代固体物理学的奠基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的老爹脱不开干系。
  再往后得奖的一票年轻人:
  海森堡,31岁得奖,也是哥本哈根学派创始人玻尔的学生,
  李政道,31岁得奖,师从物理大师费米,
  卡尔·大卫·安德森,31岁得奖,是罗伯特·安德鲁·密立根教授,又一位诺贝尔得主的学生,
  保罗·狄拉克,31岁得奖,他的老师拉尔夫·福勒教出过3位诺贝尔奖得主。
  以上可见,获得诺奖固然少不了自身的天赋异禀,但是要想年少成名,跟到一个好导师也非常重要,一个出色的导师不但能够在做项目的时候指点迷津,评奖的时候,也能靠人脉关系,更容易让学生的成果被评奖会那些老迈的先生女士们注意到。
  是的,诺贝尔也要看关系看传承,要不然,门捷列夫也不至于始终无缘该奖项。
  清北是一所好学校,老师的能力也不可否认,只可惜,都没什么诺奖的资历人脉,帮不上井熙什么忙。
  她也无意再去哪位诺贝尔得主的实验室蹭蹭关系——自己的实验室运转良好,为了一个得奖的可能性就浪费时间,井熙可没这份闲心。
  再说了,诺奖对女性科学家可从来就说不上喜欢,抛开文学和□□不谈,多半女性诺奖获得者都是跟自己的丈夫共享奖项,而诺贝尔物理学奖,已经三十多年都没有颁给过女性科学家了,事实上,如果还按井熙上辈子的轨迹,那就是五十多年都未曾青睐过女性。
  不得不说,这是一件相当讽刺的事情。
  如果没有以上种种优势,想要获得诺奖,就只能靠着自己的成果被历史彻底证明,然后活得够久,才有希望拿到。
  是的,长寿也是拿奖的秘诀之一,毕竟诺贝尔不会颁发给已经过世的人。
  也就是靠不上导师,那就让自己成为行业里举足轻重,而且在世的大拿再说。
  井熙则决定,对拿奖更淡定一些。
  在封印重重的世界里,指望别人大开恩惠实在没什么意思,只有用任何人都无法忽视的卓越成果劈开荆棘,才能更好的享受胜利果实。
  话虽然是这么说,但是一个诺贝尔得主的好处也是难以言喻的,光是拿经费就能比其他人容易一大截,就更不用提在科学界话语权的提升,以及资源和人才的彻底倾斜了。
  所以,就算知道自己不可能这么快就拿到奖,井熙的心情依然不算太好。
  而心情一旦不好,就想找人出气。
  井熙对准的,就是她在光刻机上的老对手们。
  芯片又经过了几轮升级换代,dawn的uv-01技术上虽然稍有领先,但是a□□l的pas7500也并没有落后太多,再加上几家本子国厂商跃跃欲试,几方只能算旗鼓想到,dawn稍微领先。
  主要是光刻机的产量很难升上去,井熙想了无数办法,也还是没办法进一步扩大产能抢占市场。
  直到尼康花费了大力气,终于打破了193纳米的限制,研制出了新一代的f2激光光源,把纳米进程缩小到了157纳米。
  井熙知道,时间差不多了。
  f2激光很容易被吸收,所以原来的镜头和光刻胶都需要重新研制,就在这时候,dawn推出了她们的新一代机型:uv-02,利用浸入式技术,直接把制程降到了134纳米。
  瞬间,其他几家竞争对手的研究经费都打了水漂,新一代光刻机因为大幅领先的数据迅速抢占市场,国内几家芯片厂则因为和dawn联系密切,也终于跟着强势崛起,把国际上的竞争对手甩开了一截。
  这就是高科技产业的残酷:赢家通吃,失败者一无所有。
  看着一笔笔从世界各国飞过来,动辄几亿几十亿美元的订单,井熙的心情终于好了不少。
  第130章 点火
  九十年代, 是一个属于互联网的十年。
  也不知道是扇动了哪一片蝴蝶翅膀,www比历史上早出现了一年,浏览器也在次年诞生, 比原来的历史提前两年。
  然后就是各种或昙花一现, 或将在未来叱咤风云几十年的网络公司逐一登场, 抢夺第一波互联网红利。
  因为历史的轻微变动, 多了些井熙没听过名字的公司,也少了几个按理已经成立的未来大牛, 但是她依然可以轻松赶上这波红利期——直到泡沫破灭之前。
  而她对泡沫判断的标准,就是又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
  在危机之前两年,市场隐约露出疲态,她就示意彭文开始出货, 原本以为这次危机发生得也许会更早一点,但是或许是这种系统□□件依然有着内在没有被改变的发展逻辑,危机发生的时间和顺序都没有太大改变。
  97金融危机过后, 短暂的网络热潮也随之退散, 但是在此之前,合作者彭文已经轻轻松松帮她获利超二十亿美元——这还是因为在获利了结之后, 她又选择在价值低谷, 再一次大幅吸纳了不少公司股票的缘故。
  井熙知道,再等十到十五年,她手上这些被不少人当做废纸的股票,还将为她再创造超过百亿元的回报——这还是因为历史已经发生了改变, 她也说不清最后的赢家是谁,干脆大肆收购的缘故。
  彭文已经是新一代大鳄,而且在几次危机里都全身而退,看到他的收购举动, 不少资本也随之跟风买进,倒让这一回的破产倒闭潮,也不像上辈子那么严重了。
  总而言之就是,这个世界,变化更大了。
  井熙的重点依然放在国内。
  她最早投资的状元卷,已经成了一个全国知名的课辅品牌,后面哪怕井熙工作再忙,每年至少也会出一套新的高考模拟试卷,其中最出名的是各种不超纲但是难度爆表的大题,以满足她的某种恶趣味。
  在部分尖子生中还有传言,谁第一个解决了井教授当年新出的大题,就有希望报考她的学生,甚至进她的实验室——现如今,井熙的名字早就不单单在学术圈流传,这位牛逼哄哄而且非常漂亮的女教授,已经成了不少学生的偶像,甚至还有外校的学生以蹭一节她的大课为荣。
  去年,井熙还出版了一本学术专著,原本以为就是小圈子里卖卖,出版社只印了两千册,谁成想,那本难度不低的光电学著作,却因为幽默而通俗易懂的语言风格,一不小心成了当年的爆款书,后面不得不又加印了三四次,才勉强满足了各地书商的需求。
  后来还有国外的出版社也过来洽谈合作事项,并且很快翻译出版,但是因为国外专业书书价高昂,倒没能成为畅销读物,只是听说国外不少相关专业的教授,都把这本书列入了必读书目,井熙倒是在专业圈子里又狠狠的刷了一把存在感。
  张成栋管理的机械厂如今已经一同合并到希原集团了,这小子拿着分红,干脆把手底下一大摊子事都甩给了高薪聘请的专业经理人,自己成天追在井媛屁股后头跑,哭着喊着要帮井媛分忧解难,让人不堪其扰,终于让这家伙成功混成了副总,每天更加冠冕堂皇跟在井媛身边。
  面对妹妹的取笑,井媛浑不在意的说:要不是看他确实能做事,早就一脚踹远了。
  井媛虽然说过30岁才考虑人生大事,事实上又拖了好几年,后来她和张成栋即便都同居了,但是因为财产和股份上的麻烦,对于结婚一直兴趣缺缺,没想到因为意外怀孕,才被早就忍不下去的井母压着举办了婚礼,婚礼前还特地找律师签了婚前协议,才臭着脸走进婚姻这场坟墓。
  张成栋倒是全场乐呵呵的,就跟个傻子一样,井媛看他那傻样,也只能无奈叹口气,又笑了出来。
  还好她怀孕期间身体没怎么闹腾,又有张成栋承担了育儿的绝大多数事情,才没怎么耽误工作,即便如此,虽然只生了一个女儿,井媛也决计不肯再生第二个了——孕育生命所需要消耗的时间精力太多,对一个女强人而言,从来就不是需要考虑的优先项。
  井熙这边的感情生活,就更让井母头秃了。
  这个女儿仿佛已经嫁给了实验室,对男女间那点事情,那是一点都不开窍,对于男性的优劣程度,她也只会从实验能力上判断,问题在于,天下间少年天才可没那么容易碰到,实验水平能够入井熙眼的男性,不是秃头就是已婚,平均年纪在四十岁以上。
  她身边也不是没有优质而适龄的男性,但基本都是井熙的属下或者学生,在这位强势的实验室主任面前,畏畏缩缩得跟鸡崽子差不多。
  所以井母后来就干脆放弃了,想着这个木头女儿,怎么也不至于跟大女儿一样,搞出人命官司吧。
  只要不祸害到孩子,她想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好了——经历得多了,底气足了,井母也越来越豁达。
  她不知道,井熙其实有个男友——或者说更类似于解决生理问题的朋友,两人每个月见面的次数不多,但是某方面的关系还挺和谐。
  毕竟,井熙也是一个成年女性,虽然绝大多数精力都投入了工作中,某些时候,还是需要满足一定的生理需求。
  比起露水情缘所需要考虑的风险,当然还是一个稳定可靠的对象要安全得多。
  唯一知道妹妹感情状况的井媛,有些疑惑于她竟然没有选择志同道合的科研界人士,而是选了一个经商的华裔。
  虽然那个司宁青这几年因为事业发展方向的改变而常驻国内,但是除了脸帅一点,身材好一点,好像也没什么其他长处。
  井熙忍不住吃吃笑:“有这两点不就够了?”
  她又不用靠男人,甚至在某些不好说出来的私心里,井熙也无意给自己找一个科学家丈夫来分享荣誉。
  相比之下,身材和长相都在九十分以上,知情识趣技巧也不错的伴侣,才是更好的选择。
  井媛认真想想,也只能点头承认。
  再说了,妹妹和那人也不是真的没有共同话题,没见两人有空的时候,总要去参加几场马拉松呢,一边旅游一边参赛,还顺便谈情说爱,这日子过得比自己还舒坦。
  想到这个,井媛酸溜溜的点了一下妹妹的额头:“你可千万小心点,别像我一样中了招,那妈可不会让你好过。”
  结不结婚的井母不在乎,但要是敢未婚先孕,就做好被念一年的准备吧。
  “我没准备生小孩,司宁青也是丁克,”井熙说了一个现在还显得很时髦的词汇,“再说了,反正不结婚,分手也容易。”
  老实说,司宁青对井熙而言,主要还是生理上的吸引,要说多少感情……有肯定是有的,但顶多也就是分手以后,多做几组实验排遣寂寞的程度。
  反正肯定没到为了这个人结婚生子的地步——井熙估摸着,或许这辈子也不一定找得到那个感觉。
  但是人一辈子,又不是只有结婚生子才能完整。
  在这一点上,司宁青倒是和她很有共同语言,要不然,又怎么能把这种若即若离的关系,维持这么多年的呢。
  井熙觉得自己运气还挺好的,想做的事情都做到了:有亲密体贴的家人,也有优秀的朋友和同事,至于爱情,完全就是生活里的一个点缀,漂亮,不那么实用,当然,偶尔也用得着。
  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