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第447节
作者:崛起的石头      更新:2022-07-04 22:59      字数:3053
  较事道:“禀陛下,他叫曹英,辽东逃难回来,全家都死在建奴手里,被小人收养,进较事府有一年多了,先后被安排到范家、骆家做事。”
  “有什么亲人吗?”
  “没有。”
  朱由校从御座前站起来,走到窗檐边上,大致了解情况后,沉默了一会儿,轻声道:
  “曹英大功一件,既然没有亲人在世,升赏就由你领了吧,寻个四下无人的时候,把他的灵位摆进忠烈祠。”
  说着,朱由校垂眸望了一眼手里较事府的花名册,道:“从此以后,你就叫曹安吧。”
  较事一愣,眼中含着泪花,抱拳道:
  “谢陛下!”
  “你下去吧。”
  朱由校望着曹安倒退出去,顺着窗檐望向宫墙之外,那里正值万家灯火,是真正的歌舞升平。
  ......
  朱由校逐渐转动眼眸,忽然发现了一个人。
  良妃王氏,已然是更衣梳洗妥帖,正站在暖阁外,端正地行着常礼。
  直到这时,朱由校才忽然记起自己的那份承诺。
  眼下期限已过,自己却将这事彻底抛诸脑后,又让佳人独守空房,白等了一月。
  朱由校尴尬地轻咳:“你,你怎么来了…”
  王氏谢了恩,向前几步,离几步时停下,却在不欲亲近,这也被朱由校看在眼里。
  往日里,这些后宫妃子可都是一向恨不能贴到自己身上,怕是生了闷气。
  不过倒也正常,旁人都言道皇帝一言九鼎,本以为板上钉钉的事,却遭了诓骗,搁谁谁不气?
  毕竟是心里理亏,朱由校开始转移话题:
  “朕听西六宫的牌子说,你宫中用度不多,怎么不叫宫局多添补些?”
  “陛下为国事操劳,这些琐事,不足打扰圣听。”
  这些话说的冠冕堂皇,似乎在理,可听在朱由校耳中,却像是不怀好意的讽刺。
  朱由校伴着她走向后宫,说道:
  “这廊道太简朴了,该添些点缀,你喜欢哪种花?牡丹还是海棠?”
  王氏不得不抬眼看了看异乎寻常的天启皇帝,沉吟片刻,仍淡漠地道:
  “妾不爱花,辽东战事未完,朝中大案频频,妾当节省用度,共济时艰,不敢铺张。”
  “呃…”
  朱由校转头看了她一眼,也是无奈。
  一位皇帝,一位皇妃,就这样一前一后,默默无言地走在前往西六宫狭长廊道上。
  气氛很是尴尬,朱由校也变得有些生气。
  一路来到延禧宫门前,朱由校在门前站了一会儿,走了这么久,心中的气儿也消了。
  说起来,还是自己说话不算话惹的祸。
  朱由校轻啧一声,忽然转身挽起王氏的袖子,握住她惊慌失措的小手。
  端着架子说话太累了,往日与朝臣这般,与较事这般,回了后宫,却还要这般,他已经不想再演下去了。
  王氏愣愣望着皇帝,羞怯地连欲抽回手。
  她越是这样,朱由校用的劲儿就越发的大,直到她觉得手腕微痛,才是蹙起一双秀眉,嗔怒似的望着皇帝。
  朱由校得意地打量着她的失态,心道明明也是个知羞的小娘子,在朕面前却要装得多么强硬。
  随即,促狭笑道:
  “良妃,你早就是朕的女人,是这大明的皇妃。”
  “老这样一拉手就羞,要是朕让你为皇室绵延后嗣,你可怎么办呢?”
  第六百零三章:财阀们的反击
  第二日一早,日光照射入延禧宫。
  两名宫娥在外侍候,你一言我一语的聊着。
  “妹妹,昨晚儿上延禧宫里的动静听见了吗?”
  “哎呀!谁能听不见?大家都说陛下好大的猛劲儿,娘娘叫声怕是都要传到坤宁宫去了。”
  “嘿嘿,看以后还有哪宫的人看不起咱娘娘。”
  “是呀!能生个龙子就更好了,真替娘娘高兴!”
  宫中榻上,良妃王氏趴在朱由校并不算很宽厚的胸膛间,目光幽幽地望着。
  古往今来的女子,又有几人能如此近距离接触熟睡的皇帝。
  想起昨晚的疯狂,王氏脸颊又飞起一片红霞,静静趴在皇帝的胸前。
  当年朝廷要遴选各地秀女进京,优秀者有希望被选为皇妃,从此鲤鱼跃龙门,成为世代的富贵人家。
  王氏出自顺天府大兴县一户朴实的农家,自幼便是里外里有名的姿色双全。
  听此消息,王氏之父再三思虑,便抛下了自幼与其订下娃娃亲的一名士子家,督促女儿尽快入京。
  起初,谁也没想到王氏会成为皇妃,都想着能入宫做个秀女,就已经算是坟头冒里青烟,出人头地了。
  谁想,王氏姿才绝冠,过五关斩六将,在选三环节又被朱由校钦点为大明朝的皇妃。
  这样以来,王家也就算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了。
  只是苦了那名与王氏定了娃娃亲,名唤张启辰的士子,据说他听了这消息,终日与酒水为伴,加入东林书院,开始义愤填膺的抨击时政。
  此时王氏的眼里,全然都是眼前的皇帝。
  宫门似海,数年间,皇帝政务繁忙,鲜少有时间涉足宫闱之地,皇后张嫣更是独得恩宠。
  她也曾在夜深人静时孤枕难眠,低声哭泣、暗暗后悔,自己为什么要为了这份荣华富贵,而抛弃了本该属于自己的幸福。
  昨夜一过,无数的委屈、辛酸,仿佛都已经烟消云散。
  因为直到这个时候,她才真正算是大明朝的皇妃,当今皇帝的女人。
  正想着,王氏忽然一愣。
  不知何时,朱由校就已经睁开眼睛,就这样,面对面的静静注视着她许久。
  在朱由校眼中,王氏原本清澈明亮的眼眸,如今已经被画上了几道来自于深宫诡谲的风霜。
  她潸然顾盼,朱唇轻启,一举一动尽在朱由校的眼里。
  朱由校看着她的眼睛,无奈地接受自己的心一点一点柔软下来,便伸出手去,摸了摸她的脸颊,道:
  “这么多年来,苦了你了。”
  王氏眼中流露出动人的眼色,依偎在皇帝的身体之间,小女人般的道:
  “妾知道,妾一直都知道,陛下是惦记着我的…”
  “嗯…只是朕实在抽不出身来,千错万错,都怪朕当年选了你,不然…”
  “陛下不要再说了,妾不后悔。”
  朱由校欲言又止,将她揽在怀里,望着来到宫门前请示要不要上奏朝政的小阉,眼神示意一番。
  小阉连忙离开,没有去打断延禧宫内的短暂温存。
  ......
  替死一事,最近几月,在外廷掀起一连串的动静,随着厂卫深查,地方上也发生无数惊涛骇浪的事。
  接到来自山西按察使司的奏疏后,刑部尚书自李养正有体察圣意的心,以“协助范家替死”判了渠敬信斩立决,抄没家产。
  然呈堂证供经刑部将过大理寺间,出了茬子。
  大理寺卿一提审主事唤做王之良的,道出渠家并非帮助范家替死,而是北镇抚司捏造假案,歪曲事实。
  范家替死虽为真,渠家却是被冤枉的。
  这道揭帖被有心者呈上乾清宫,直达天听,一时间,石破天惊,举朝尽是惶惑不宁,人心不安。
  各科道言官齐齐将矛头对向北镇抚司,雪片一般的弹劾奏疏飞往乾清宫。
  近些年来,东厂逐渐低调,而锦衣卫却随着各地督办司的设立和逐渐完善,权利迅速上涨,北镇抚司的职权已经超过以往任何一朝。
  眼下锦衣卫抓人甚至不需要请示驾贴,各地都有督办司,稍有小事,便大肆抓人,足令人心寒。
  北镇抚司诏狱之中,严刑拷问,审死人犯的事甚至已经多于东厂,尤其是身为锦衣卫指挥使的许显纯,弹劾者更多。
  俗话说,无风不起浪。
  民间很快也出现各种传闻和爆料,最耸人听闻的,当属许显纯前些年为了给皇帝办事所做的各种黑料。
  例如天启三年杭州东林书院案,有民间传闻,言称许显纯拷问人犯不成,便活活煮死其母,然后屠杀其家,简直是惨无人道,人神共愤。
  更有言官上疏,厉声言辞,说许显纯善以“非常手段”置人犯于死地,不外乎窃国篡权之举。
  在这样的风波下,就连许显纯也不再敢太过大张旗鼓的查办范家替死一案。
  锦衣卫因而成了人人喊打的局面,尤其是各地督办司,更有一连串校尉无故遭人殴死的消息传来,屡禁不止。
  事情发展到这样的地步,朱由校知道,自己不能在幕后遥控指挥,是时候插手了。
  锦衣卫和当年的东厂,都是给自己办事,他们做的是黑活,自己负责当那个圣明天子。
  锦衣卫是自己的左膀右臂,有人想利用无知、纯良的百姓,逼迫朝廷放弃锦衣卫和各地督办司系统。
  许显纯不敢继续用力办事,原因无非只有一个,没有得到自己的讯号。
  说白了,他不确定自己到底会不会扛过这一波,抛弃掉已经成型的锦衣卫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