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
作者:
渔歌未晚 更新:2023-08-08 16:02 字数:5160
洞庭湖上,三层画舫灯火通明。
夜风一吹,把整个梁州县衙的官吏、城里有头有脸的商人全都吹来了,来给京城来的文先生做陪客。
没人知道文先生到底是什么人,在哪个衙门任职,官拜几品,只知道他是钦差,钦差是大官,是天使,这就足够了。
酒过三巡,宾主尽欢。
莫文鸢难得如此放松,喝得昏头昏脑。
朱暄旁边就坐着淳于衍,三年如一日检查药渣让她们二人迅速亲密起来,淳于神医今日也照旧亲自监督,一滴酒也不许朱暄碰。
“姑娘对罂粟果的依赖性都在酒里,要想彻底戒掉罂粟,就必须戒酒,否则心防一松,后患无穷。”
淳于衍如此说。
好在朱暄身后以九霄为首,站着整整齐齐两排带刀女侍卫,宴席上倒也没人敢劝酒。
不仅如此,有“钦差”坐镇、又有阿宣姑娘真实身份乃是昭阳公主的小道消息在一日内飞速传播之后,朱暄接连和好几家商户谈成了低价生意,以后几年的大豆马料和棉花冬衣都有了着落!
到宴席结束,陪客送走,在甲板上吹夜风的朱暄志得意满,看文渊的眼神都温柔了好几分。
“夜要深了,文先生不回去休息?”
文渊被夜风吹得一激灵,赶紧裹紧斗篷,再看一眼醉成死狗的妹妹,恨铁不成钢。
“公主想必还有话要问,文渊不敢擅退。”
哟嚯,上道了。
朱暄眉眼愈发温柔可亲:“我多年不在京城,那就请先生讲一讲故人吧。”
“公主走后,陛下身子就一直不大好。”
文渊大约来之前已经演练过,一张口就是重磅炸药:“去年太傅一党人联名上书,请陛下封皇后所出的小皇子为太子。”
虽说早已不觉意外,朱暄脸上笑意仍是微微减退:
“假如我没记错,他才不到四岁。”
文渊:“是,此事也遭北平郡王一党极力反对,说皇子太小,难以承担大任,骂太傅为了揽权无所不用其极,竟然诅咒陛下病重不久于人世,双方闹得不可开交,在朝堂上大打出手,礼部侍郎被殴打重伤。
可此事后没多久,陛下再次病重吐血,东宫……不得不封,情势如此,北平郡王也无能为力。”
朱暄指尖在冰凉的桅杆上均匀地敲,一下又一下。
“太傅背靠下一任天子,权势欲强,要揽权结党,也属正常,北平郡王……之前我就一直纳闷儿,北平郡王把自己竖成靶子在孔太傅对面上蹿下跳是图什么。”
“他不是皇帝的人,假如是,刚上台时不会如此不驯,皇帝不肯剿匪救他儿子,他就要撂挑子不干。可既然已经撂挑子不干了,又回来跟着斗什么?他总要有所图……”
朱暄看着文渊,骤然问:“你见过太子吗?”
文渊心里突地一跳,忙道:
“公主,在下的身份,哪儿能进宫见得到太子?”
朱暄慢慢“嗯”了一声,不说话了,文渊被尴尬地晾在那儿,欲言又止,好半天后才小声道:
“但定国侯府在京城总还有些亲戚朋友,在下听到过一点传言,说……说太子恐怕……不大对劲儿。”
朱暄直视文渊。
“身体不好?体弱?长不到继承大统?”
文渊吓得心肝颤,扭头四下里看,近处四周无人,整个甲板静悄悄的,只有风声和水波击打画舫的哗啦哗啦声。
文渊放低了声音:
“太子发育有些问题,已经三岁多了,才刚会走路,跑步会跌跤,说话也……宫人传回来的原话是——除了嗯嗯啊啊以外,从没听见过太子说话。”
朱暄了然。
太子是个傻子。
那就怪不得北平郡王上蹿下跳了。
皇帝没有兄弟,宗室里最近的血亲就是北平郡王这位堂兄。
以前宫里有皇子,北平郡王自己的儿子落在黑龙寨手里,怎么肯白白替皇帝父子出力?
可皇子渐渐长大,却是个傻的,北平郡王的心就活络起来,挡在他和大位前面的第一道阻碍就是太傅一党。
“公主……公主?”
文渊眼睁睁看着,昭阳公主嘴角浮现出一抹意味深长的微笑。
朱暄眉眼弯弯:“怎么了?”
让他们斗吧,她乐得瞧热闹。
文渊:“噢,还有件事,倒不是宫人传回来的,皇后娘娘忧心小皇子,病了许多次,英国公老太太(英国公老太太和小姐先前被山匪捉走,又被放了回来,倒是毫发无损。)递牌子要进宫见女儿,接连七次,次次到未央宫进不去宫门,回府后也大病一场。此事在京城女眷里闹得沸沸扬扬,我在侯府足不出户也有所听闻。”
“文先生足不出户知道的事情,比绝大部分外面的人都多呢。”
朱暄笑言,文渊脸一红,朱暄摆手道:
“此事不稀奇,只是你们不知道内情——母后同外祖母感情不深,她一直怪外祖母外祖父让她随母家的林姓,没有姓宋,觉得自己同宋家不是一家人,嫁进宫后极少同英国公走动——假如你们如今问她,只怕她更乐意随夫姓朱呢。”
文渊一不小心听了上一辈人的密辛,讪讪道:“……看来陛下对娘娘不错。”
朱暄嗤笑,“得了,你自己信么?”
宫里二八佳丽多得数不清,皇帝对皇后至多有三分客气,情分是一点儿也没有的。
“她只是一条道走到黑,撞了南墙也不回头罢了。”
“好了,不说那些。京城的结党乱斗你都知晓,外面的状况,打仗打得民不聊生,这一路南下,想必文先生也都看到了,我如今只问先生一句话——想不想以文渊的身份留在梁州?我可以给你官职,让你一展所长。”
文渊愣住:“公主为何……文某身无长物……”
朱暄笑了一下,语气倒是有些郑重。
“人人都道定国侯马上能征战,下马能文章,金銮殿上圣上钦点状元郎。但是你我二人都知晓,不论春闱秋闱,下场考试都是要更衣验身的,莫文鸢就是能从西北飞回来赶考,也绝不可能通过验身。”
“——那金榜题名的状元郎不是鸢姐姐,而是你,文先生。”
“先生既然有大才,何不为我所用,为梁州百姓所用?”
文渊的心剧烈跳动起来,他努力平复呼吸,压下几乎要冲破喉咙的哽咽。
“公主大恩,文某不该不识时务,可……文某如今一介布衣,想建功立业,也应该重新立户列入民籍参加科考。实不该,实不该因公主一言就……公主侥幸活下来,是上天有好生之德,公主已经不再监国,请公主不要再……再……”
“你想让我安分些,乖乖听父皇的话,不要造反,是不是?你想说本宫如今不监国,没有资格给你的布衣身份派官职,否则便是大逆不道,是也不是?哈哈哈哈哈!”
朱暄哈哈大笑,明媚容貌在月光里绽放出皎洁的光彩。
“公主!”
她没有怒意。
文渊跪在甲板上,汗如雨下。
以前定国侯府夹在公主和皇帝的中间,两者相害取其轻,他甚至想过杀公主以保全侯府。
如今才知,笼子里的猛虎仍是猛虎,只消亮出利爪,百兽自会俯首。
文渊齿关艰难地动了动:
“文某只想要……名正言顺。”
朱暄:“唔,名正言顺。所以你对鸢姐姐给的多,要的少,状元名号也舍得弃。”
文渊:“……我只有这一个妹妹。”
夜风大了,膝盖下的甲板轻微震颤。
文渊这才发觉画舫不知何时早已慢慢启动,平稳地行驶在洞庭湖波涛汹涌的水面上。
眼前突然有一束光,文渊余光看去,只见远处一片湖心岛屿,岛上有座巨大的五层楼阁,楼里楼外都点满了火把,练兵声威势赫人。
发现画舫近前,高声呼喝:
“来者何人!”
画舫甲板另一侧跑过来几名少女侍卫——方才朱暄和文渊说话时,她们就在不远处守卫。
少女举起桅杆旁侧的小旗,打了几个旗语,对面忙道:
“原来是阿宣姑娘,姑娘可要搭梯子过来?”
朱暄:“不必,我让人准备了些酒菜,使小船给你们送过去,你们接应一下即可。只一样——肉管够,酒只有每人一小杯的份,不许多喝,明天睡好了起来,将军还有正事要吩咐。”
对面明显高兴起来,几个人齐声乐着喊:“遵命!”
送完了酒肉,画舫再次启程,文渊一直跪在地上,一声不吭,直到到了码头,朱暄这才哎呀一声,仿佛才发现文渊还在跪着似的。
“文先生这是做什么?快起来吧。”
文渊跪得腿都麻了,咬着牙起身,心里正悄悄骂昭阳公主装腔作势,只听悦耳的女声道:
“文先生是君子,我敬佩君子。想要君子为我所用,当然可以付出一些代价。”
文渊骤然抬头。
朱暄轻轻笑了笑,道:“你要名正言顺,我给你名正言顺。”
第二日,整个梁州城都得到了消息。
——定国侯和阿宣姑娘要出征剿匪!
不是说着玩玩的!
文渊在梁州城内外逛了几圈,发现整座城池所有人都飞速运转了起来。
粮商议定价格,把装好车的军粮交到军营,由运粮军提前上路;
军营里开始分配出征和留守的人手,两边都是重中之重,一方都不能轻忽;
就连城外走商也接到了快速脱手货物的告示,三月内要么进城,要么离开梁州境内,三月后值守官兵将撤离,不再为走商提供保护;
城内百姓开始在官府指引下少量囤积粮食——官府提前知会了粮商,价格比平时稍有增长,但还能控制。
文渊里里外外看了几圈,心里直叹气。
他心里清楚,皇帝派他来,就是以亲情的名义催定国侯出征的,他一个人跑了,府里田庄里几百口人的性命都还捏在皇帝手里。
可是真的奉旨去剿匪,他又很不是滋味。
皇帝给钱了吗?
没钱没兵,这仗让妹妹怎么打?
如果全部带梁州的兵马,私自蓄兵的罪名就成了实锤,朝廷今日不发作,以后未必一直不发作。
就算剿匪立功,山匪占据的城池全部夺了回来,难道真要把心血拱手奉上,白白送给皇帝?
文渊知道这天下原本就是皇帝的!莫家打下来的城池,也该是皇帝的……
可是!
倘若梁州和京城之间失去了山匪这道屏障,那公主还活着的消息势必会传进皇帝的耳朵里……
文渊感觉自己被捆在一条绳子中间。
皇帝和国家大义在一头,公主和妹妹在另一头,两边拼命拉扯他,可谁也不能完全把他拉过去。
最后只好“刺啦”一声,把他从中间竖着撕裂,拉成血肉模糊的两半。
就这么油煎水滚,生生煎熬。
·
梁州城备战出征的时候,朝廷正在为定国侯的回信大动肝火。
宋琦一路上跑死了十多头马,终于回到京城,一进城门就累得昏死过去,至今未醒(太医偏偏诊不出病症,暗自怀疑他是装的,但也不敢说,只好说是疲劳过度)。
这封信由英国公府的家人送进宫后,瞬间掀起轩然大波。
陛下病重,已经多日不临朝,倒是免了再生一回气。
一众大臣看了信,吵得沸反盈天。
吏部侍郎愤怒:“定国侯这是要反啊!这是跟陛下说话的语气吗!梁州分明是他自己硬夺的,朝廷不追究,他竟然还敢怪吏部处理得慢!”
英国公捋着胡须息事宁人:“形势比人强,如今求到定国侯头上,还能如何?要什么给什么呗,起码这次他回信了……”
马上有人气急败坏:“宋老头!谁不知道你家跟定国侯府沾亲!宋琦这次是回来了,我家二郎还在梁州扣着呢!”
“那是你家二郎蠢笨!连定国侯府一个小姑娘都不如!”
这话一出,自家有亲朋去传旨却陷在梁州的都愤怒了,愈吵愈烈,眼看又要上演一次血溅金銮殿。
礼部的阮豹清了清嗓子,“各位大人都别吵了,咱们先议定国侯提的条件吧。”
殿内一下子安静下来,静得针落可闻。
安静了一会儿,有人忍不住问最前排那两尊大佛:“太傅,郡王,您二位……怎么看?”
北平郡王很干脆,就一个字:“给!”
剿匪那是救他儿子,定国侯要什么都给!
孔太傅马上阴阳怪气:
“郡王爷好大方!满朝文武都知道户部缺银,郡王爷答应得倒是痛快,要不咱们去开郡王府的库房,先填补亏空?”
孔太傅像看傻子一样看北平郡王,“再者,蛮夷蠢蠢欲动,西北边境的人马怎能轻动?”
北平郡王像被扎到屁股一样跳起来,指着孔太傅鼻子大骂:“无耻孔冉!之前那八十万西北军粮都送进你府里修房子了!要凑军费,也先从你家库房开始凑!”
朝堂再次陷入纷乱。
当然,除了太傅郡王两党,也有人还想在这乌七八糟的朝廷做点实事,凑在一起小声商议。
有人不解地窃窃私语:“要剿匪,要钱要粮要人都还算情理之中……请封昭阳公主是何意?昭阳公主已死不说,陛下亲口给公主定了罪名,说公主跋扈逼婚,定国侯愤而毒杀公主,眼下定国侯偏偏要请封公主……这不是诚心往陛下脸上打吗?”
这时候人人都瞧得分明,定国侯的意思明明白白,就是要往陛下脸上打!
那能让他打吗?!
那可是一国之君!
钱粮还可以再掰扯,请封之事,朝廷(除北平郡王以外)众口一词——绝不可能!
如此定国侯的信朝廷日日在议,却总也议不出个结果。
冬去春来,就在京城水深火热之中,从南方传来了新的消息。
没等到钱,也没等到粮,没有朝廷的一兵一马。
——定国侯出征了。